故事

{ shaPA } 品味現流的美學

刊出日期
2024-10-12
文字
Bosco
Bosco
編輯
陳運成
No items found.
照片來源
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海波浪文化事業有限公司

shaPa 是一個充滿新意的海村飲食文化體驗,帶你品味現流的美學。

「sha」字讀音象徵著魚蝦交織的豐富對話,而在態度上則如同討海人「鑠奅」(siak-phānn)的氣勢,展現出有趣而不羈的新潮風格;「PA」不僅代表著派對的精神,更代表著那股開桌的熱情,透過集體參與和在地合作,將宜蘭漁村與農村的環境關懷與餐食創新帶入大眾的生活,如同一次次充滿冒險的航海旅程,核心理念圍繞著海村議題的拆解、在地知識的採集、合作共學與共餐的傳遞,凝聚出一個真實且有溫度的場域飲食文化品牌。

立足龜山島海域,根植大溪漁港

shaPa 涵蓋宜蘭五漁村,包括石城、大里、大溪、梗枋和外澳,皆位於龜山島周圍海域。大溪漁港是這片海域的心臟,不斷跳動著豐富的歷史與人文情懷,自昭和9年(1934年)大溪漁港(舊港)落成以來,這裡的漁業活動不僅支撐著宜蘭南北的市場,更逐漸發展為北部地區知名的觀光漁港。

大溪漁港因龜山島居民的集體遷居和豐富的漁業資源而興盛,每天新鮮上岸的現流漁獲吸引了眾多魚商和遊客。在這裡,漁港的繁榮交織著漁民的汗水與笑聲,逐漸形成了大溪社區獨特的飲食文化。這片土地的文化發展動能強大,無論是保留的特色民具,還是傳統技藝(如童玩體驗和風箏技藝),都為海村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蘊,像是一幅描繪著人情與歷史的畫卷。

在地文化與環境保護的結合

shaPa 由「旬味—地產職人—主廚」構成,關注的不僅是品在地,更是對環境的深情守護。主廚將環境議題融入餐食體驗中,從惜食的觀點出發,重新審視海洋物產中的下雜魚,如何從不起眼的角色華麗變身,成為餐桌上的明星。我們與大溪漁港的餐廳以及宜蘭的地產職人們合作,打造創意菜單,設計出垂涎三尺的料理,探討如何透過教育活化漁廢與海洋資源,與社群展開更多可延續的行動。

隨著海中廢棄物的增加和氣候變遷的影響,漁民們面臨的挑戰愈加艱鉅。我們深知,海洋是生命的搖籃,也是美味的源頭。為了讓這片蔚藍的家園能夠持續孕育生命,shaPa 以行動融入海廢議題,喚醒大眾對海洋環境的重視。也許有人會說,垃圾漂流而來,人類只能隨波逐流,但我們決定要讓這些漂流的東西變得有意義,甚至變得可愛起來。

我們也積極推動「增殖放流」活動,透過放流在地魚種,恢復和保護龜山島周邊的海洋生態。地產職人如同環境的守護者,不僅通過相關認證,更計劃結合餐桌進行放流體驗,邀請地方居民和社會大眾一同參與。我們想讓大家了解,放流不僅僅是把魚苗丟進海裡,而是讓生命的循環重新被點燃,也帶來漁場再生的能量。

共餐理念與地方創生的未來

食物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欲的工具,更是文化傳遞與人際連結的橋樑。當在地居民、不同領域及世代的社群與漁業團體,一起合作打造集體創作的飲食體驗,每一餐便蘊含著地方的故事與情感的流動。在這些共餐的時刻,傳遞著環境保護和生態永續的理念,讓每一位參與者能感受到在地文化的豐富與深情。

因此,我們期待 shaPa 不僅是一個飲食品牌,更是地方創生的實踐平台。我們希望透過在地文化、環境議題及飲食體驗的融合,讓宜蘭五漁村的獨特魅力被更多人看見,並成為推動地方發展的新動能。每一位參與者,無論是當地居民還是遠道而來的訪客,都是這個餐桌故事的一部分,共同編織屬於海村的美好未來。

在這一段品味現流的美學體驗中,食物是媒介,故事是調味,人在其中相遇,心靈在食物的滋味中成長,凝聚前往更好未來的動力。

-

文/Bosco

「如果海洋距離人們太遠,那就把海洋帶過來!」

本文依
姓名標示─非商業性 3.0 (CC BY-NC-ND 3.0)
台灣授權條款釋出

更多故事